关于新冠肺炎病毒相关收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 [1-2] ,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证实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特征和发病特征

根据现有病例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说,疫情的传播程度和严重性令人深感担忧,“因此我们评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及病毒致病性研究。
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

传播途径

据央视新闻消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发布会介绍:卫生防疫专家强调,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专家观点

2020年2月10日,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介绍,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
2021年10月30日,张文宏表示,未来全国和全世界都接种疫苗后,人们还是应该尽量减少聚集,在室内拥挤的地方尽量戴口罩,加强通风。
2022年3月22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提出三个防疫误区:

  •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温和的,有人称它是“大号流感”。对此,梁万年提醒,从专业上说,现在不能说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大号流感”,它仍然是有危害的,特别对庞大的14亿人口是有危害的。
  • 第二个误区是国际上有一些国家已经放松甚至是躺平,有人认为他们做了,我国应该跟着做。梁万年指出,“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基础不一样,防控理念不一样。中国的防控理念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会通过被动的免疫来获取人群免疫水平提升。恰恰是要争取通过主动的免疫和能力的提升来战胜疾病、减少感染。”“
  • 第三个误区是大家忽视了新冠肺炎病毒的变异是它非常重要的特征,谁也不能保证奥密克戎株就是最后的一个变异株。所以,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现在的总策略和总方针不动摇。

预防方法

一、加强个人防护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二、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1.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2.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好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3.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三、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必要时建议及时就医。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四、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奥密克戎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 。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 。

2021年11月29日,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 。

2021年12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更难追踪的“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

2022年1月4日, 世卫组织表示,在圣诞和新年假期前,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2022年3月10日报道,北京、上海、山东、陕西等多地报告的感染者所感染的病毒均有奥密克戎变异株。上海疫情已外溢至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21个省份71个市。
2022年3月21日,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表示,一项独立实验室研究结果显示,其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的抗体鸡尾酒疗法能够有效对抗奥密克戎变种(包括具有高度传染性的BA.2亚型变种)。数据显示,这一名为Evusheld的疗法显著减少了在小鼠肺部样本中检测到的所有奥密克戎亚变体的病毒数量。该疗法目前正在欧洲进行审查,且已在美国获批。

三问???

  1. 奥密克戎在空气及附着物上能存活多久?失去活性需要多久?
  2. 如用热水洗手,水温需达到多少℃会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有效?
  3. 若感染奥密克戎后,依靠抗原及核酸检测技术,多久可以检测出?

评论

暂无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